正在阅读:21家威海企业掘金一带一路 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威海快讯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21家威海企业掘金一带一路 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

转载 威海生活网2015/04/26 12:01:58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网络 作者:威海生活网 21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21家威海企业掘金“一带一路”

■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,37个项目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枝散叶、开花结果

■承包境外国际工程,115个在建海外工程项目合同额24.8亿美元

“目前,我们在越南、印尼等东南亚市场的加工基地并购项目正在推进,建成后将为迪尚突破成本瓶颈和国际贸易保护限制,实现产能升级奠定基础。”迪尚集团相关负责人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,为威海企业“走出去”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。据悉,目前威海已有21家企业的37 个项目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枝散叶,开花结果。

迪尚集团是威海较早“走出去”的代表企业之一。近几年,迪尚集团通过海外并购,逐步形成了从工装到品牌辐射欧美的强大贸易网络。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构想的实施以及世界分工格局的变化,迪尚集团在布局欧美高端服装市场的同时,又把眼光放在了成本低廉的东盟及南亚国家,通过建设海外生产基地,转移优势产能。

迪尚集团在越南、印尼的加工基地项目应运而生。“这两个基地,都不是我们在东南亚建设的第一个基地。2012年,我们在孟加拉成立了迪尚(孟加拉)毛衫有限公司。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,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,还有利于我们国外市场产业链的延伸。”迪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“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,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必须想办法增加后劲,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培养新的外贸增长点,而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则显得尤为重要。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因此,不仅迪尚集团,威海的远洋渔业、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也逐步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转移,进行海外生产,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。

荣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今年1月份,该公司在非洲加纳的阿卡拉远洋渔业综合基地破土动工,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,预计用3年时间,一座集船只修造、冷藏、加工、渔船补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将投入使用。与荣成远洋渔业一样,蓝越远洋渔业、靖海集团、赤山集团等企业也紧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机遇,在斯里兰卡、印尼投资建设了远洋综合基地。目前,威海共有6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散布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
此外,三角集团在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境内的轮胎生产基地、乳山龙马服装在韩国的服装加工、正人电子在越南的电子设备制造等海外生产基地项目,也都进展顺利。威海企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产能海外辐射力。

掘金“一带一路”,到海外承包工程也是威海企业的一个招牌动作。

“针对国家‘一带一路’规划,今年公司要在印尼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成立初创型海外公司,以便进驻当地市场承接建设工程,目前正在进行员工培训。”威海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公司在阿联酋的工程项目也已签约。

此外,在非洲博茨瓦纳,联桥国际承揽了桥梁、旧村改造、上下水管道、中学建设等2亿美元的建筑工程,年完成营业额1亿多美元。华岳集团在柬埔寨、方正国际在马来西亚的工程项目,也纷纷签约。

“目前,威海在建海外工程项目115个,合同额24.8亿美元, , 国际市场的开拓有效规避了国内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局面。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“看着世界地图找市场,沿着‘一带一路’走出去,将成为威海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。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了给威海企业提供更多接触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机会,目前,他们正在筹备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投资说明会。届时,威海将会邀请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商务参赞到威海为本国投资项目做推介,为威海企业到国外投资进行现场“招亲”。
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